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 |
聯合大學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新聞Info
-
> 石油磺酸鹽、聚丙烯酰胺濃度對界面張力的影響
> 表面張力儀系統測定:溫度范圍內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與表面張力
> 常見多元醇(乙二醇、甘油、季戊四醇、山梨醇等)在化妝品中的作用
> 清洗劑的六大作用,哪個作用原理與表面張力有關?
> GA、WPI和T80復合乳液體系的脂肪消化動力學曲線、界面張力變化(二)
> 壓力、溫度、碳原子數及分子結構對CO2-正構烷烴界面張力的影響——實驗結果與討論
> 瀝青質及其亞組分與烷基苯磺酸鈉水溶液在降低IFT中的協同機理(二)
> 稠油冷降黏劑&采凍膠分散體調驅復配體系對其動態界面張力的影響
> 楊式方程、Wenzel 方程 Zisman 準則揭秘液體與固體表面之間的復雜關系
> 什么是響應性表面活性劑,響應性表面活性劑的種類、結構與應用領域
推薦新聞Info
-
> 香豆素取代二乙炔LB膜的組裝、聚合及螺旋結構形成機制(中)
> 香豆素取代二乙炔LB膜的組裝、聚合及螺旋結構形成機制(上)
> 電鍍液表面張力、接觸角、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(二)
> 電鍍液表面張力、接觸角、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(一)
> 基于界面張力儀和電位儀分析SPF減水劑結構-性能關系(二)
> 基于界面張力儀和電位儀分析SPF減水劑結構-性能關系(一)
> ?氣凝膠材料種類、應用領域及未來發展方向
> ?錐體液滴自輸運動力學與表面張力的關系
> 表面張力調控在生物質炭在電弧爐泡沫渣技術中的核心作用
> 不同因素對黏彈性顆粒驅油劑界面張力及擴張流變參數的影響(二)
電鍍液表面張力、接觸角、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(一)
來源:《復旦學報(自然科學版)》 瀏覽 40 次 發布時間:2025-11-25
摘要:使用Fluent流場仿真軟件模擬了電鍍液對硅通孔(TSV)的浸潤過程,討論了TSV深寬比、電鍍液流速、電鍍液表面張力、接觸角以及壓強等因素對TSV浸潤過程的影響。通過對比仿真尋找出能在電鍍之前使電鍍液完全浸潤TSV所有表面的預潤濕處理方法,以防止因潤濕不徹底在TSV底部形成氣泡而導致的有空洞電鍍填充。通過仿真發現,電鍍液表面張力越小,電鍍液與待電鍍樣片表面的接觸角越小,浸潤過程中電鍍液的流速越慢,浸潤所處環境的壓強越低,則越有利于電鍍液對TSV的浸潤;且流速為0.002 m/s時即可對深寬比低于或等于130μm:30μm的TSV實現完全浸潤;浸潤環境壓強低于3000 Pa時即可在流速為0.05 m/s時對深寬比為150μm:50μm的TSV基本實現完全浸潤。當TSV結構的深寬比大于2的時候,沒有經過預潤濕而直接放入電鍍液的TSV結構很難實現無空洞電鍍填充。
相比于傳統的片上系統(SoC)和系統級封裝(SiP)方法,在器件性能、互連密度、異質集成化以及制造成本方面,三維疊層封裝(3D-IC)有很多的潛在優勢。其中,實現了芯片與芯片之間最短互連的銅填充硅通孔(Through Silicon Via,TSV)技術是三維硅基封裝工藝的核心。為了能夠得到更高密度更好功能的封裝,對小直徑高深寬比TSV的需要變得越來越迫切。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TSV填充這一領域,電鍍銅填充TSV易于操作并且成本較低。使用這種方法實現高質量TSV填充的標志是無空洞填充、最小的表面銅覆蓋沉積量和相對較短的電鍍時間。其中,完成TSV無空洞快速填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電鍍之前,實現電鍍液對TSV整個表面的充分潤濕。目前,對于電鍍填充TS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電鍍過程中的優化,如添加劑的使用、電流密度的控制等,有關TSV浸潤條件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報道尚不多見。而TSV的充分潤濕是實現高質量TSV填充的前提,因此,本文的目的是通過模擬仿真電鍍液對TSV的潤濕過程,尋找有效的方法使電鍍液能夠浸潤TSV所有表面,尤其是高深寬比TSV的底部表面,確保實現無空洞電鍍填充。影響浸潤程度的因素主要有:電鍍液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,浸潤過程中電鍍液的流速,浸潤TSV所處環境的壓強,TSV的深寬比,及TSV的形狀等。
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前四個因素,用Fluent軟件進行了仿真模擬,探討一種可實現并易于操作的浸潤方法。
1 Fluent軟件的建模
按照實際電鍍液及樣片的情況,在流體仿真軟件中進行建模。主要分為2個部分:前處理軟件Gambit中對平面模型的建立,Fluent中對流場進行具體解算。本文截取TSV軸對稱結構的中心軸截面,建立二維分析模型,直接反應實際TSV的浸潤過程。同時,基于對比實驗考慮,忽略電鍍液組分與被浸潤表面化學反應造成的界面影響,并直接采用與電鍍液物理性質基本相同的水作為液相組分。氣相組分中采用理想不可壓氣體假設模擬正常大氣壓下的操作環境。建立的Fluent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。其中較小的矩形塊代表TSV,4~8代表被潤濕表面。初始情況下,所有被模擬區域為氣相區域,之后液相從邊界3以特定流速進入(除流速討論單元,其余均設置為0.05 m/s),逐步潤濕全部或局部表面,直至從邊界1流出。具體設置為邊界1為壓力出口,2為對稱邊界,3為速度人口,4、5、6、7、8均為壁面邊界條件。表面張力和接觸角均采用實際測量值0.06 N/m,64°;重力加速度為9.81 m/s2,方向為豎直向下。
圖1說明:1為壓力出口邊界,2為對稱邊界,3為速度人口,4~8均為壁面邊界條件。
2 TSV深寬比的影響
深寬比為150μm:75μm和150μm:50μm的TSV浸潤仿真結果分別如圖2的(a)(b)所示,前者可以完全浸潤,后者在TSV底部形成氣泡。模擬結果表明如果不進行充分潤濕,深寬比大于2:1的TSV就會因不能完整浸潤而在靠近TSV底部的位置形成部分表面緊貼TSV側壁的大氣泡,且該氣泡在之后的電鍍過程中難以排出,導致電鍍液無法接觸到TSV底部附近的位置,進而形成較大空洞。
按照同樣設置仿真了深寬比為130μm:30μm和120μm:20μm的情況,結果均為不可完全浸潤。





